文字的发展

文字的发展
中文文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各种不同的体例形态。可考证的文字发展形态根据时间顺序依次为:甲骨文,金文,大篆,小篆,隶书,楷书(真书),草书,行书,宋体,现代汉字。
文字的来源之一在于对形态、动作的描摹,所以最初的文字根据其书写特点被称做象形文字。而真正能够被称为文字、可识别的就是最初可以考证的象形文字,即商代甲骨文,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。
甲骨文为雕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,是象形文字的延续和发展,也有人把它看做汉字的雏形。从所发现的、用于记载占卜吉凶的甲骨文的结体形态上,可以获得有关殷商时期甚至更早的文字形态。其后作为铭文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,二者合称为甲金文。石鼓文是指唐代初年在天兴县(今陕西宝鸡市)境内发现的刻于鼓形石头上的文字,这种被发现的文字是大篆书体的典型代表,被称为“篆书之祖”。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以前古书上的文字,主要是指《易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吕氏春秋》等古代书籍上的文字,是早期的手书文字。人们通常把甲骨文、石鼓文、古文统称为大篆。
秦朝统一中国以后,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的运动。李斯等人对当时使用的多种文字进行收集和整理,并重新创制和简化,创造了一种基于大篆的、更为简单的文字形式——小篆。广告设计知识,由青岛广告公司友道设计原创
隶书是在弥补小篆书写不够方便流畅的基础上产生的,更加适合用笔书写。晋代卫恒在《四体书势》中说:“秦既用篆,奏事繁多,篆字难成,即令隶人佐书,日隶字”。隶书分为古隶、今隶和小隶。
人们习惯上把横平竖直、互不相连、字字独立的字体称为“楷书”。楷书由魏晋开始流传,书体结构严谨端正,整齐统一,在民间与官方使用普遍。自魏晋以来,历代碑帖众多,且名家都有佳作。楷书又名真书、正书。
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说过“楷书如立,行如走”,后又有记载“行书者,后汉刘德升所造也。行书即正书之小变,务从简易,相闻流行,故谓之行书”,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。
草书是因为快速书写而获得的笔画连带,是结体简约、看似草率的字体。
汉字经过古代甲、金、篆、隶、楷、草、行等字体的沉淀,逐渐向更简化、更规范的方向发展。到了印刷字体时代,产生了现在的印刷字体:宋体和黑体。随着文字体系的成熟,在这两种字体之下又延伸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字体一中宋、粗黑等各种标准字体。汉字字体种类变得越来越多样化,也越来越丰富多彩。



返回顶部^

友道™高端品牌策略与形象设计公司,值得您信赖的专家
友道是本土顶尖的品牌形象设计公司,以独创领先的创意文化,驱动品牌价值传播。由资深专家领导的专业策划设计团队,为您定制专业的品牌形象设计,品牌策划,企业形象设计,标志设计,房地产广告策划,广告设计,企业形象识别(VI设计和CI)等服务。
希望了解更多?联络友道,解决您的品牌问题!

全国电话:400 0532 922 手机:185 0033 4499 | QQ:1637900255 | E-mail:youdaoad@163.com